普通人长期炒股能赚到钱吗,普通人炒股经历

16年股龄,2006年入市。3万块钱起步,中间取出过30万,之后又追加过两次,一次20万,一次50万。

2022年春节,账户300多,40%股票,15%场内的各类指数基金(ETF),剩下的买了一些券商的短期理财产品。

踩着第一轮牛市的风口入市,风风雨雨十几年,真的是体验了整个股市的辛酸。

要不是入市的时间点把握选择的好,估计现在早就退出股市了,因为股市实在是太惨烈了。

股市需要悟,或者说需要试错,但是试错是需要成本的,会让你亏很多钱。

大部分人都是在牛市的后半段入场,注定是被收割的那一批人。

而且一入市就被收割,对于之后的股市生涯非常不好,一方面不敢多追加资金,另一方面回本周期太长,挫败感强,容易“走火入魔”,成为股市中的赌徒。

所以,奉劝大家在入市的时候,真的应该谨慎,千万不要跟风。

我常和大家说,中国股市不是没有入场点,20年线附近,就是最好的入场点。

但我以为大家都能找到这最佳的入场点,实际情况却是新手压根不懂,老手也不愿意低位加仓。

其实,但凡是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刻入场,并且能够坚持持有一些“绩优”股,不论多少,基本上都能赚到一些钱。

炒股肯定没有那么简单,但也不要把炒股这件事想得太复杂,抓大放小,赚大概率的钱。

其实,早在90年代,也就是自己还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孩时,就因为父亲炒股,对股市有所了解。

90年代末,他还曾斥资上万,买了当时第一代的股票机,用显示器,带彩色K线图的那种。

所以,很小的时候就研究股票,98年的1043,01年的2245,03年的1311,到05年的998,其实一个都没落下。

自己入市是2006年初,指数已经1200了,过了最惨的时间点了。

当时自己的感觉,就是有机会,想要尝试一下买股票,压根不知道是大牛市,也不知道会有什么6124,甚至一度还跟着广大股民一起期盼10000点。

从理论到实际,从看别人炒到自己入市,才发现自己是一个小白。

但为什么赚到钱了,这就是我想分享的第一点,也是最关键的一点。

一定要选对入场时机。

好的入场时机,归结起来,其实有两种。

第一种是在下跌的尾端。

下跌的尾端,其实就是跌得越来越慢,同时成交量越来越小的时候。

所谓的地量见地价,主要就是运用在这个场景。

但地量背后可能还有地量,这个场景的运用,还需要一定的能力去辨别。

第二种是在上涨的初期。

在一路下跌后,如果指数出现了明显的反转迹象。

当点位连续突破了多重均线阻力,并且成交量连续的放大,并且保持在高位。

这种情况,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入场时机。

当时2006年,就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时间点,998过后的大半年,当指数似乎不会再往下的时候,选择了入场。

经历过的人都知道,2006年的牛市,其实没有2007年疯狂,当时的走势是波澜不惊的,指数就是慢慢地爬坡,那时候真的是个入场好时机,很容易就长期持有股票。

一些牛市的震荡幅度很大,很容易就被洗盘出去了。

每一次大幅度下挫的股市,在企稳之后,真的都是一次很好的入场时机。

08年大跌后,09年的反弹,从1664,到3478,反弹翻倍了。

2010年也出现过大跌,指数从先前高点3361,跌到了2319,跌了1000点,跌幅近30%,然后一轮反弹就回到了3186,涨幅37%。

2011年,指数从3067开始下跌,没有太多抵抗,先跌到了1949,反弹过后又跌到了1849,也是2015年5178行情的起点。

5178后的第一轮去杠杆大跌,是到2850,跌幅45%,反弹高点3684,近30%。

之后第二轮是2016年的熔断大跌,最低2638,一路反弹到3587,反弹幅度36%。

再后来就是2018年的熊市,从3587跌到2440,跌幅超过30%,反弹到3288,再到3731,反弹幅度超过50%。

可以说,每次大跌的背后,都蕴含着很大的机会。

所以,大跌过后才是最佳的入场时机,这个时候市场往往很冷清,也没有太多的人愿意入场。

机会或许永远是留给少部分人的,这个时间点能入场的人,基本上都是捡钱了。

而那些跟风入场的,想不亏钱都很难。

普通人长期炒股能赚到钱吗,普通人炒股经历-1

在股市里悟出的第二个道理,就是只有参与有成交量的股票,才有可能赚到钱。

曾经也跟着别人买股票,有一些股票的日均成交额,只有几百万,或者一两千万,几乎就像是一条死狗一样,一动不动。

等着别人口中的所谓消息,期盼着股票上涨,却始终没有结果,直到成交量来了,股价才会出现了上涨。

那些业绩也好,题材也罢,在没有成交量的支持下,什么都不是,只是困扰你资金时间成本的枷锁,浪费着你的时间在不断地等待。

所以,投资的时候,一定要找资金集中的地方。

不管是短线的黑马,还是长线的牛股,其实都是资金聚集的股票,是不断靠自己堆积出来的。

原因是股票一旦上涨,市值增长,就必然需要资金去填充,没有资金的话,连吹泡沫都吹不起来。

市场好不好,其实看成交量就行,个股有没有机会,同样是看成交量,换手率就行。

这么多年下来,还意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就是炒股本身就是炒预期,不是炒价值。

从最早的技术炒股,到后来的价值投资,经历过你会发现,没什么真正的技术可言,也没什么真正的价值可说。

两者都是客观存在,却又并不具备真正的意义。

技术是某种规律的推演,但技术本身也是靠资金来实现的,那么资金为什么要去画线,背后就是冲着预期来的。

同样的,价值也并不是当下的业绩,也是未来的业绩预期,资金之所以在当下以价值的名义去炒作,背后也是冲着预期去的。

说白了,资金要炒一只股票,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,都会给自己一个预期。

这个预期可以是股票会继续涨,马上就能赚钱,也可以是业绩会持续涨,长期就能赚钱。

但本质上,所有的炒作都是提前的,并不能反应当下的情况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概念出来,股价就会大涨,而到了业绩披露的时候,完全有可能会出现下跌。

所谓的价值投资,投资的也是未来预期的价值,并不是当下的价值。

而未来预期的价值,其实并没有一定的说法,题材也好、政策也好、概念也罢,都会影响未来预期的价值。

最近几年,经历了乐视的事情,经历了格力的事情,还有茅台、恒瑞等,让我们发现市场里的故事,听听就好。

说实话,曾经也被贾会计的生态链说动过,认为并购扩张的故事,真能把乐视打造成一家帝国。

结果,人家下周回国,就再也没有了踪影。

曾经也信过董小姐的造车,造手机,认为格力制造远胜小米。

结果,董小姐虽说在赌局上赢了雷老板,但两家企业的情况却是冰火两重天。

曾经还相信各种大白马,真的能不断地上涨,后来发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,增速就会放缓,就会遭受挑战,就可能会出现问题。

即便是阿里、腾讯、美团、拼多多这样的互联网大厂,寒冬说来就来。

做企业很难,投资股票同样很难,陷阱太多了。

而且这种陷阱,很多时候连投资机构都看不明白,更别说是普通的投资者了。

投资者手上的信息渠道非常有限,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,很多决策的依据都存在问题。

所以,很多时候都清晰地意识到,自己赚钱,大部分情况是因为时代背景和运气好。

尤其是这两年,拿着几匹大白马,挖到了一桶一桶金,真的是时代给的红利,和什么眼光、技术都没太多的关系。

这就好像前几年投资基金的基民一样,如果换到2021、2022才开始投资基金,应该也是亏了不少。

A股的还有一个特色,就是风格切换其实很快。

06年之前还未入市,大部分时间看到的都是庄股横行,各种理论,诸如缠论、波浪理论、江恩理论,之所以成立,是因为资金对于盘面掌控非常强。

等06年入市的时候,市场风格就有变化了,炒作的是以资源股为首的股票,不论是钢筋水泥,还是黄金石油,可以说是鸡犬升天。

08年大跌过后,09年出现了修复行情,那时候涌现出一批以业绩为主的股票,但已经开始集中在中小板了。

清晰地记得那个时代,小市值就是优势,大市值就没什么机会,二八行情特别明显。

11-13年也是大调整的时代,但纯题材的疯炒真是没少过,在2014-2015牛市起来之前,5G、通信、可穿戴、AI等,概念沾边的都是鸡犬升天。

暴风影音,其实就是这个概念的后时代产物,现如今已经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。

14-15年的杠杆牛市,因为资金溢出的缘故,从主板到创业板,是轮流炒了一遍。

而16-17年的修复行情,风格再次变化,平安、万科等一批传统蓝筹站了出来,引领估值修复行情。

等到18年调整过后,19-20年的行情,白酒医药以及茅概念,又再度炒作起来,资金抱团成了主旋律。

21年,市场的风格再度切换到新兴市场中,碳中和引发的一系列概念引爆,以新能源为首的行情炒作,最终也是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和山顶上被套的一干股民。

就这短短十几年,每一轮像样的行情上涨,背后的资金逻辑都完全不同,风格切换非常快。

如果说过去的理论,过去的技术,在过去非常有效,那么在风格变化之后,很多都已经失效了。

股民想要长期在市场里赚钱,对于整个市场的风格变化把控要非常到位,很多都是某两年赚到了钱,建立了自信,最终又还给了市场。

(0)

大家都在看

返回顶部